自清光绪二十一年金陵人郭玉生落户前门观音寺,到1983年老掌柜刘振英勇担重任、小胡同里艰难复业,再到现任掌门人毕国才继往开来、开辟发展新篇章。12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北京稻香村呈现给消费者的糕点产品依旧如初,历久弥香。身为老字号品牌之一,北京稻香村多年传承下来的文化自有应发扬光大之处。正如毕国才先生所说,“创新的同时,老字号的精髓一定不能丢,内核不能变。”
景泰公园、景泰桥、景泰路、景泰小学、景泰地铁站……在北京城南,人们兜兜转转,总会时不时经由这些地名想起一种北京特色传统手艺工艺制品——景泰蓝,这些地名的命名皆是由于北京市珐琅厂坐落于此。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这种宫廷文化历经600多年历史,依旧闪亮动人。景泰蓝不是瓷器,而是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制成的特种金属工艺制品。
和故宫同龄,伴百姓为邻。自1416年至2021年,605个春秋,秉承着“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经营理念,便宜坊已从一个烧鸭作坊发展成为现今的餐饮连锁集团,形成了以焖炉烤鸭为龙头,鲁菜为基础的菜品特色。千百年来,焖炉烤鸭一直是皇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珍馐。据《五台照常膳底档》记载,乾隆皇帝非常爱吃焖炉烤鸭,以致于在御膳房中专门设立了做焖炉烤鸭的“巴哈房”。
如今,吃饭、旅游、逛街或仅仅只是在家中休息的时候,人们都不免拿起手机“咔嚓咔嚓”地照几张照片,时时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拍照好像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前,照相可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一项“奢侈”的消费,每家每户只有在结婚、添丁等有纪念意义的重要日子,才会穿上最“上档次”的衣服去照相馆照一张相,几十年留作珍藏。很多照片都是黑白的
书画艺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其用具也独具一格,“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必不可少。但其使用起来却略有不便,墨块在砚台上研墨,不但费功夫,而且每次只能研磨出很少的量,有时甚至需要专人研磨。这种情况的改善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公元1865年,谢松岱先生在北京琉璃厂发明了墨汁,并在自家墨汁店门口写下一幅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取楹联第一个字“一得”为店名,这家墨汁店就是一得阁。
老话儿说:“爷不爷,先看鞋”,曾几何时,穿上一双内联升绝对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王公大臣上朝议政必要穿朝靴,这是高档次的官靴了。一双朝靴可价值数十两白银,大多是由内联升鞋店定制的……” 北京民俗专家常人春所著《老北京的穿戴》一书中写道。1853年,鞋匠赵廷在北京东交民巷创办了内联升,当时专门给皇亲贵族制作朝靴,“内”指大内宫廷,“联升”则寓意顾客穿上本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官运亨通连连升迁。
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条古朴典雅、川流不息的大街,街上有这么一家店,成立至今近350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雅意得名,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都是它的拥趸,与它邂逅于翰墨,结缘于丹青。它就是成立于1672年的松竹斋,如今的荣宝斋。荣宝斋从初创时的琉璃厂南纸店,发展为名闻遐迩的中华老字号、东方艺术画廊,其品牌内涵在岁月的变迁和一代又一代荣宝斋人的努力下,得以不断扩充、丰富,逐渐成长为一家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装裱修复、拍卖典当、出版、展览、教育相关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央企。
足不出户、送餐上门如今已经深刻融入我们的生活,订外卖也成为了必备技能之一,但如果回到民国,如何订外卖呢?别着急,你可以打2局0430电话订货,天福号将使用特意购置的外送自行车为您送货上门。这家大名鼎鼎的中华老字号起源于一位官宦后裔乾隆年间的“北漂”之旅。乾隆三年,山东人刘凤翔身怀明庭酱肉绝技,携孙子刘抵明来京,在西单牌楼拐角处,创立了“刘记酱肉铺”。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文人写下咏叹丝绸的诗词,画家在丝绸制成的绢帛上泼墨挥洒,中国人对丝绸总有着不同的情感。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百年来致力于传承中国韵味的瑞蚨祥,以定制产业为核心,产业涉足服装、配饰、皮草、家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几千年来滋润着中华文明,为它带来一缕特别的清香。花茶,又名“熏花茶”、“香片”,属于再加工茶类。其中,被称为珍 品的茉莉花茶,茶坯为绿茶,经多次用茉莉鲜花窨制加工而成,茶引花香,花增茶味,茶味与花香巧妙地交互融合,构成了茉莉花茶特有的品质,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在清朝时即被列为贡品。